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水彩艺术名家 危染林 翡翠 艺栈
  www.sh1122.com/zhanting/2098.html   国际服务席号: 2098
最新博文:
性灵的召唤,精神的图腾     
我的动态    
性灵的召唤,精神的图腾
发布时间:2007-12-11
---观危染林山水画艺术所感                      
    与青年画家染林相交多年,常为其投身艺术的执着精神所叹服.当年他毅然辞职,全身心浸淫绘事,破斧沉舟,背水一战,堪为壮举哉!而今观其艺术特立独行,勇猛精进.让我联想到清代贵为皇室的石涛,如果没有明亡后削发为僧,“搜尽奇峰打草稿",就不会有其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地位.因而,凡事皆祸福相依,换一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西汉成都学者杨雄有“心画”论,张彦远也说“画为心师”.与染林相处,总能感受到一种淡定从容的独特气质,如水般“善利万物而不争”。在他的《梦约太古》、《花 祭》等众多作品总是笼罩着一层或浓或淡,脱离尘俗的哲学意味,实为其天性使然.
    唐代王昌龄在《侍格》中将诗分为“物境”、“情境”和“意境”,大道相通,套用于危染林的山水画艺术,大致也经历了绘客观景象之境,抒主观感情之境,融通客观物象与主观情绪之“我境”。他创作的“石”系列作品,颇为精彩,作品名也画龙点睛般带有其鲜明独特的审美取向.如《恒》、《传说.秋之意象》组画等,作品运用传统笔墨与现代构成相结合,正是他经过生活的历练,厚积而薄发,直取“意境”之作.我认为这是多年绘画的一个分水岭.他这样处理就是要通过抽象的构成,具象的描述,展现给人们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失恒与守恒之间的物象世界和精神世界。我觉得这也是他的心性的自然表达。“潇洒最宜三、二点,好花倩影不须多”。这组作品的石块处理得十分具象,技术表现丰富深入而不张扬,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展示了他扎实精湛的绘画功力.石块给画面的空间分割,兀然横亘于天地之间,苍苍茫茫,制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引发人无穷遐思.同时,画面的“虚”、“远”处理表达到超凡脱俗的禅境式空灵,心神超迈,物我浑一,自有生命个体与宇宙自然的元气淋漓融汇,透出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画中无文气,画“俗”;画中无心志,则画“庸"。至此,染林的作品已不仅仅局限和满足于绘画的材料和技术层面的探求,而更多地是用技术的创新,来更好地承载自我的生命诉求,发乎性情,酣于笔墨,铸于文思,描绘胸中丘壑。有如北宋郭熙看山:“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如笑”、“如滴”、“如妆”、“如睡”,皆是他在自然观照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内心体察。
  数年前,危染林与友人到西藏采风,站在世界唯一的“第三级”上,面对雪山、圣湖、宗教、民俗......,神秘、深邃而博大的自然风光猛烈地撞击着他的灵魂。他回来告诉我:“西藏对与我来说就是一个仙镜,一个梦镜。她以其雄伟壮阔,神奇瑰丽震撼着我,让我如痴如醉。我虽身临其境,却又亦幻亦真,我似乎能听到来自天籁的声音,我只能静静地去倾听、去感悟。”他还向我描述了当时西藏采风时的一件小事:“在一处四面环山的草原上,夕阳渐渐西下。四周本是一些普通的山头开始了神奇的变化,时而黑色、时而红色、时而金色,神秘莫测、变幻无穷。说实话,我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天地造化的绝妙的,留在我记忆里的就是仙镜,是海市蜃楼。我和同去的朋友都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开始疯狂地奔跑,用手中的相机不停地记录着可能转瞬即失的景色。我不停地奔跑,不停地追逐着我需要的角度,直到天渐渐地暗下来。在回城的车上,我忽然想起了朋友的忠告:刚到西藏的人千万不能剧烈运动,甚至只能慢慢走,因为这里空气稀薄,容易缺氧。记得同去的朋友第一晚还去租了氧气袋,而我当天却一点事儿也没有,晚上仍然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吃肉,兴奋地聊着天。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失常举动,正诠释了《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位伟大哲人是最早在哲学上打开了人与自然的屏障,人开始与天地精神相通。染林此行,有如得到了灵山法会释迦拈花,迦叶会心微笑的传心法要,激情澎湃,灵感迸发,艺术取向随之一变。
  从西藏归来,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原有的技术表现手法只能对西藏所见所感进行简单和表层的描述,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历经二、三年的瞑思苦想,博采众长,反复尝试,《圣山入我梦》、《圣山梵音》等一批西藏题材的作品“破壁而出”,将他的绘画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观其作品,常带有一种诗性品格,一种澄明空寂及不染俗世的禅味。在中国,万物皆禅的禅宗观点,对山水画创作影响深远。同时,禅宗主张自主性,追求独创性,他人悟通的禅理,永远不能替代自我认知。徐渭就曾说“我自用我法,法自我立”。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评判标准,也十分注重“以形媚道”,非常看重“象外之意”。染林的这批作品,远观摄于其势,近看叹于其细,让人回味无穷,在技术表现和心理表达上具有不可复制性。笔下富于藏区风情特征的山水、树石、石屋间,烟云流瀑,神气俱现。画面反复渲染皴擦,墨色淋漓,幽深沉郁,神秘而不可测,空间感极强。特别是处于大片浓淡丰富的墨色围裹下,村寨似在一抹灵光之中,如有神灵伏隐,蕴含了天地宇宙的无限奥妙。
  历代中国山水画大家,都是在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我想,染林兄以其人品、学养、灵慧,在艺术创作中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尽的惊喜。
                                                                    曾顺达
                                                                    2007.12.6   
评论(0) | 阅读(367)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西山秋林 ()
作品2 ()
作品3 ()


我的最新动态

性灵的召唤,精神的图腾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水彩艺术名家危染林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